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,遼寧省腫瘤醫院、遼寧省抗癌協會承辦,國際抗癌聯盟、美中抗癌協會、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共同協辦,2018中國腫瘤學大會(CCO)于8月17-19日在遼寧省沈陽市隆重召開。大會以“腫瘤防治,贏在整合”為主題,設立1個主會場,8個主題會場,77個分會場,923位國內外腫瘤學領域知名學者、專家進行學術講座。30余位中外院士、500余名醫院院長、17000余名國內外腫瘤醫學界精英參會,同期共有13000余名公眾參加大會組織的萬人科普專場,1300余位康復會患者參加“同一天一起行”等患教活動。大會征文共計9003篇,其中青年論文3506篇,論文數量創歷屆之最。70余家媒體全程報道,多維度解讀大會。
主會場
開幕式
遼寧省腫瘤醫院院長樸浩哲教授主持本次大會,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、大會主席樊代明院士,遼寧省副省長李金科, 中國科協黨組成員、書記處書記項昌樂出席了開幕式并先后致辭。
大會緊接著在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、醫學部主任詹啟敏院士的主持下頒發了2017年度中國抗癌協會科技獎、中國腫瘤青年科學家獎。
主旨報告
2018 CCO主旨報告設置與以往不同,講者并非由大會邀請,而是經過層層試講遴選而定的。候選人由中國抗癌協會各專業委員會、省市抗癌協會、團體會員單位每個單位推選1位,最終有9位講者經過總會兩輪激烈的選拔脫穎而出,成為大會主旨報告講者,為與會代表奉獻了一場精彩絕倫的學術盛宴。
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季加孚教授帶來了題為“胃癌治療,中國優勢有哪些”的首場報告,季教授從目前的診斷技術,包括腹腔鏡、影像學以及大熱的人工智能在胃癌診斷的應用,一直談到了中國胃癌的治療新進展,其中包括正在進行的2項全球首項的臨床研究:一項為針對新輔助化療+腹腔鏡手術的治療方式,另一項則是季加孚教授作為中國區PI在進行的對胃癌術后的免疫治療的研究。
在“液體活檢的功與過”的報告中,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從“液體活檢在腫瘤精準診療方面的應用”和“精準診療在晚期結直腸癌全程治療中的應用”2個方面進行了講解。徐教授指出,液體活檢已成為未來腫瘤精準診療的重點研究方向,但現階段仍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;cDNA檢測可作為胃癌赫賽汀靶向治療耐藥的監測手段;液體活檢cDNA甲基化檢測可用在消化系統腫瘤的診斷、特別是篩查早診,以及預測預后的標志物;開展精準治療臨床研究,建立了新的晚期結直腸癌全程治療體系,具有世界貢獻。
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兵河教授展開的是“乳腺癌的明天是什么”的報告。徐教授從乳腺癌的昨天、今天到明天三個方面進行了描述。如今,中國乳腺癌5年生存率仍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,徐教授介紹了幾項初得成果的臨床研究,并指出國內乳腺癌早篩意識不足,未來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夠降低乳腺癌的發生率;做好篩查與精準診斷能發現更多早期乳腺癌;同時治療手段的不斷進步則會使乳腺癌死亡率不斷降低。
“轉移潛能的起源?”、“免疫扮演的角色?”、“如何抗轉移?”在“腫瘤轉移研究的對與錯”的報告中,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欽倫秀教授拋出了3個問題,然后就這三個方面進行了解答,欽教授提出,轉移不是晚期事件,而免疫療法具有“兩面性”,值得重視,所以防治轉移,應該是傳統療法和新研發的武器聯合并重,即免疫靶向+代謝調控。
浙江省腫瘤醫院毛偉敏教授進行的是“腫瘤防治·中國先進在哪里”的報告。毛教授首先講解了中國癌癥的流行情況以及目前的防治現狀,提出了幾個思考問題,如腫瘤的早診早治覆蓋面不廣等,然后介紹了浙江省在腫瘤防治方面的經驗,展開了縣三級腫瘤防治網絡,地區性嘉善腫瘤登記體系,以及以政府為主導的癌癥篩查“海寧模式”,并取得了顯著效果。最后,毛教授提出了展望:希望中國癌癥防治水平達國際先進水平;癌癥的5年生存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。
以“營養能否成為一線治療?”為報告題目,首都醫科大學世紀壇醫院石漢平教授從什么是營養、營養不良的危害、營養認知的態勢認識等方面重新糾正了大眾對營養的認識,石教授提出了9項建議措施包括加強營養科普、強化基礎性數據研究、強化二元診斷、規范無階梯治療、建設無餓醫院、強化政策溝通等,讓無論醫師還是患者都能提升對營養的認知,重視營養在腫瘤治療中的作用。
中科院昆明動物所陳勇彬教授帶來的報告是“腫瘤分子是與生俱來嗎”,陳教授首先從多種動物模型的研究介紹了研究背景,并以高原金絲猴為例引出RBP1分子,隨后介紹了針對RBP1進行的研究,并發現RBP1調控低氧適應和在NSCLC發生發展中的分子機制。
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單保恩教授進行的是“食管癌防治:路在何方”的報告。單教授從流行病研究、病因學研究、磁縣現場以及預防、食管癌的二級預防、食管癌診斷標志物研究、食管癌40年防治效果評價六個方面進行了敘述。單教授指出,河北省通過實現一級預防、早診早治和規范化治療,食管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皆明顯降低,患者生存率明顯提高了。
中國醫科院基礎醫學研究所黃波教授報告了題為“T細胞能治療腫瘤嗎”的匯報。2010年開啟了腫瘤的免疫治療時代,而免疫治療腫瘤的靶細胞就是T細胞,黃教授緊接著解釋了T細胞殺死腫瘤細胞的過程以及不能殺死全部腫瘤細胞的機制,并基于研究提出了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概念,即腫瘤機械免疫療法。
主會場最后舉辦的是一場別開生面的醫學與人文沙龍:“生命的本意—— 醫?藝交響曲”,中國工程院樊代明院士、導演閻建鋼先生、演員王茜女士等學術界、文藝界、 演藝圈名仕紛紛參與,從文學、藝術、歷史、哲學等多個角度思考回望醫學,以科學精神探討醫學之任、醫者之愛,彰顯了醫學應有的人文情懷。
主題會場
大會設立中外院士論壇、國際專場、海峽兩岸腫瘤學術大會、手術視頻大賽、MDT專場、青年辯論賽、醫學人工智能等8個主題會場,聚焦前沿、大咖云集、內容豐富、形式多樣,獲得廣大參會代表的熱烈歡迎。
國際專場
美國Wake Forest Baptist癌癥中心張微教授帶來的報告題為“為患者把腫瘤基因組學轉化成腫瘤精準醫療(Translaing Cancer Genomics into Precision Oncology for our Patients)”張教授介紹了在當下腫瘤精準治療時代,基因檢測如二代測序及液體活檢的一些研究。在免疫治療領域需要生物標志物,張教授指出,在Wake Forest的一個隊列研究中發現,TMB并不是一個很好的生物標志物,以及在肺癌的常規治療中,SMARCA4-KRAS基因突變是一個很差的預后標志物。張教授隨后對液體活檢的研究進行一些介紹,并認為,在精準治療時代,研究需要高質量的大數據,就需要多中心的合作努力,制定很好的統一的研究標準,才能真正為患者造福。
另外還有來自美國、俄羅斯、香港、韓國的多位專家就各自的研究和臨床工作進行了經驗交流和分享。
2018中國腫瘤學大會首創學術及科普的參與人數雙雙過萬,同時在院士參會人數、論文總數、講座專家人數、國外專家數量、學術專場數量、學術成果發布數量、媒體報道總數、直播覆蓋人數等諸多方面,均創歷屆之最??傊?,本次大會既是一次對中國抗癌事業總結提高的 、表彰大會,也是一次在新時代向抗癌事業再度進軍的誓師大會,大會為推動腫瘤整合醫學的進步、促進我國腫瘤防治事業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!
本次大會由華文速全程提供速記服務